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带着空间闯六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果非要一个人这么做, 为什么不能是她。

    “国庆节特供, 鸡鸭鹅,明天按户购买, 按户购买。”

    “明天供应新鲜大白菜一天,不要票, 不要票。”

    “限量供应精白面了,凭票购买,明天欲购从速, 欲购从速。”

    提前一天, 胡同里响起了热闹的广播声, 居民们磨拳擦踵,准备买粮啦!

    早上六点, 李蓁蓁就出门了,自以为已经起得很早了,到了供应市场一看,人山人海!

    粮店、蔬菜门市、副食品门市前面全部排着长队, 几辆大卡车停在路边,车斗里装满鸡、鸭、鹅和一扇扇猪肉, 车斗前面摆着案板,售货员们现割现卖,同样排着老长的队伍。

    别人都是全家老少齐出动,有些甚至从半夜就开始排队了,老人裹着棉被,半大少年端着小板凳, 随着人群慢慢移动。

    李蓁蓁只有一个人,要是按照一个一个地点去排队,恐怕还没排到她,东西就卖完了,怎么办?

    突然一群小屁孩从她身边打打闹闹地走过去,李蓁蓁眼前一亮。

    今天忙着买粮,全家人都出门了,小孩子们留在家里不放心,只好带出来了,太小的由大人抱着,那些四五六七岁的就在路边玩耍。

    李蓁蓁跟上这群孩子,从空间里拿出一些糖果,诱惑地说:

    “小朋友,想吃糖吗?你们帮姐姐一个忙,姐姐就给你们糖吃。你们谁想吃糖?”

    “我!”……“我!”“还有我,给我糖!”

    “那你们去帮姐姐排队,看到前面的队伍了吗?你们一人排一队,我先给你们每个人两颗糖,等排完队之后,再给你们每个人四颗糖,四颗糖哦,好不好?”

    “好……”

    “还有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狗蛋。”

    “呃,狗蛋是吧,很好,你去帮姐姐看着他们,快排到的时候就来叫姐姐,姐姐给你六颗糖,好不好?”

    “哇,六颗!好!”

    “小朋友,想去排队的都到姐姐这里来,拿了糖就去排队哦。”

    安排好这群小家伙,看到他们拿了糖之后果然乖乖去排队,李蓁蓁松了一口气,瞅着人最少的队伍赶紧排上去。

    “大娘,请问这支队伍前面是卖什么的?”

    “你不知道?卖精白面,要细粮票的,小姑娘,你要是没有,就不用排了。”

    “嗯嗯,大娘,我有票。”

    “那就好,一个人限购三斤,我家的闺女也像你这么大,从昨天开始就吵着要吃这精白面做的饺子了,你说她多娇气,好不容易……”

    这位大娘逮住李蓁蓁,顿时开始滔滔不绝地数落起自家的闺女,嫌弃中又带着宠溺的无可奈何,说完她家的闺女,又开始说她家的小儿子,听得李蓁蓁只好不停 “嗯”“嗯呐”“您说的是”地应和着,可后悔刚才主动去问话了。

    等到这位大娘买完精白面走了,李蓁蓁才终于解脱了,她掏出兜里的细粮票,“啪”一声拍在柜台上。

    “2斤精白面!”

    “交3毛4分钱!”

    拎着2斤精白面挤出来,李蓁蓁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看,很白很细,跟空间里的面粉差不多,怪不得要限量供应。

    “姐姐,原来你在这里,快排到小明了,你快跟我来。”

    狗蛋从人群中挤出来,拉起李蓁蓁就跑,来到卖猪肉的大卡车前面,李蓁蓁先拿出四颗糖奖励给小明,又在狗蛋期待的目光中,先给了他一颗。

    “喂,到你了,你要多少?”

    “不限购吗?”

    “高价猪肉,6块钱一斤,一年就国庆和春节两次机会。”

    “要不要票?”

    “哼,想用票买去肉铺,这会儿可没有,你到底要不要!”

    “要,怎么不要,给我来2斤!”

    “先交钱12块!”

    “诶诶先别割,我要五花肉,给我割五花肉!”

    “给你给你,这么麻烦!”

    李蓁蓁买完猪肉,站在路边等了一会儿,狗蛋跑过来,兴奋地跟她说可以去买大白菜了。

    李蓁蓁跟了过去,看到卖菜的档口里面堆满了大白菜,简直就是一座白菜大山!前来购买的人都是一麻袋一麻袋那样子买的!太吓人了!

    难道白菜也是一年供应两次?

    李蓁蓁还没意识到她已经把心里的疑问随口说出来,就听到旁边一个热心的老大爷说:

    “小姑娘,你是来帮忙排队的吧?赶紧叫你家大人来买,什么两次?入冬前就这一次,过了今天就没有啦,什么菜也没有!哎呀,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冬天地里是不长菜的!世风日下呀……”

    李蓁蓁??逵猩竦啬克屠洗笠?肟??谖Ч廴褐谙汾实哪抗庵校?沧磐菲ぢ蛄艘宦榇?蟀撞恕?br>

    拖着麻袋出了门,又跟着狗蛋去买粮食。卖粮食的地方是隔壁的粮店,门面很大,七八个售货员同时开工,场面热火朝天。

    “到我了,这是粮票。”

    “购粮证呢?有没有带购粮证?”

    “带了带了,给你。”

    “粮票45斤,配35斤玉米面,10斤高粱面,玉米面3块5毛钱,高粱面8毛钱,一共交4块3毛钱。”

    “啊?可不可以不要高粱面?”

    “节约粮食,勒紧裤腰带!你这个小同志,哪里由得你挑挑拣拣!喜迎国庆,已经给你们往高了配,等下个月就要配谷糠了!”

    “哦哦,你说的是,我们都要节约粮食!”

    “嗯,这就对了!交钱!”

    接下来,李蓁蓁又去了几个档口,分别买了一斤高价食用油、几个高价鸡蛋、几个高价大白梨和高价水蜜桃。

    所有这些都买完,狗蛋才跑过来说快轮到她买鸡鸭鹅了,看来,排队准备买鸡鸭鹅的人是最多的,这么久了才排到她。

    “国庆节特供,鸡鸭鹅了!按户供应,没有带户口本的都回去拿~”

    一个年轻小伙子站在大卡车上,手作喇叭,大声喊着,果然人群里传来马大哈们“哎呀,我忘了带户口本”的懊恼声。

    李蓁蓁连忙掏出户口本和副食本,递给面前的售货员,售货员翻开户口本看了一眼,在副食本上盖印。

    “小户,供应鸡肉,一人2两,一共4两,交2毛钱!”

    敢情排了这么久的队,就只能买这么点鸡肉啊,4两鸡肉,还不到一只鸡的十二分之一,还有,说好的鸡肉呢?

    看着手里的鸡骨头,李蓁蓁哭笑不得。

    等李蓁蓁从各个档口买完东西出来,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这个上午就像打了一场大仗一样,太累人了。

    这还是让别人帮忙排队的结果,如果是自己去排队,真是不敢想象。

    李蓁蓁已经决定,下次遇到粮食供应,就只按照自家原先的配额来买,反正别的东西空间里都有,那些粗粮自己也不爱吃,出来买粮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以后坚决不再凑这种热闹了。

    刚才在市场里,到处都是人,提着几十斤重的东西真是要了老命。

    看到街上依然人潮涌动,李蓁蓁逆着人-流,拐到一个偏僻处,把东西都放进空间。

    一身轻松,李蓁蓁欢快地走回来,快走到家附近的胡同口时,看到前面有个男人推着一辆手推板车在运蜂窝煤,想起父亲的交代,连忙上前打听。

    “叔叔,你的蜂窝煤在哪里买的?”

    “呵呵呵,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学校老师让我们问的,要写学习心得呢。”

    “小同学,买煤要到煤站,这个月的煤已经开始供应了,哦对了,天气变冷,以后每个月多供应100斤。”

    “哇,是每户多100斤吗?那一共多少斤?”

    “是啊,多了100斤之后就是400斤,你回家之后叫你家大人快去买,记得提醒你家大人带上户口本。”

    “好的叔叔,这煤什么价钱呀?”

    “这个你们都要问,好吧,1斤煤2分钱,那我倒要问问你,你能算出来400斤煤多少钱吗?”

    “8块!”

    “哎呦,你真聪明。”

    “我又不是小学生了,叔叔,这车子是你家的吗?”

    “不是,我家哪有这车,是我跟废品站的人借的,瞧我,跟你说这个干什么。”

    “叔叔,你说的东西都很有用呢,谢谢你!”

    “慢走啊,小同学。”

    忙了半天,就要做午饭了,李蓁蓁想到那个买精白面的大娘说的话,决定煮饺子吃。

    先把鸡骨头炖上,拿出一颗大白菜切丁,割一斤猪肉剁碎,跟菜丁混在一起,放上盐、葱花和麻油,从空间里拿出饺子皮,手脚麻利,没一会儿就包好了。

    这时候鸡骨头汤也差不多了,趁热把饺子下进去,等饺子浮上来就可以出锅了。

    分了两大碗,跟李秉文开吃,李秉文很高兴,直言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了。

    吃完饺子,饭碗干干净净地就像舔过一样,李蓁蓁随便用水冲一下就算完事。

    下午,李蓁蓁去了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站在一个三角路口的一角,门口用篱笆和破木板圈了个很大的院子,里面左一堆右一堆地放着许多杂物,李蓁蓁小心地在这些杂物堆里走着。

    一个穿着军绿色棉袄的五六十岁老大爷从里面出来,看到李蓁蓁,“小姑娘,你找什么呢?”

    “老爷爷,住在剪子胡同的叔叔跟我说,您这里可以借到板车,我想去拉蜂窝煤,可不可以借给我?”

    “那煤可重,怎么让你一个小姑娘去拉?”

    “我爸爸病了,家里没有大人……”

    “哦,这样,那你拉走吧,就在那边,用完记得给我还回来。”

    “太谢谢您了!”

    这时候,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看到李蓁蓁,笑了起来。

    “李蓁蓁,你怎么在这里?”

    李蓁蓁看着这个人,有点熟悉又叫不出名字,害怕是熟人,心里有点着急,嘴里应和着:“是你呀,你来干什么?”

    “我家的桌子坏了一条腿,我过来找找有没有匹配的,你要去拉煤?走,我帮你去拉。”

    “呃……你不是要找桌子腿吗?”

    “找不着,这里没有。走吧,我带你去。”

    “爸爸,我刚才出去买了糕点,你快来吃。”

    “蓁蓁,你又去黑市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爸爸跟你说过,黑市很危险!”

    “我没去黑市,就在城西市场逛了逛,爸爸,我跟你说……”

    见李秉文着急担心,李蓁蓁赶紧解释,把她今天的行踪除了空间以外全部告诉了李秉文。

    对于李蓁蓁自己去银行取钱的事情,李秉文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告诉她要把钱收好。当听到女儿受到了冷遇之后,又非常地心疼。听到女儿花了六十几块钱买票时,才兴致勃勃地让李蓁蓁把票拿出来,父女两个凑在一起研究这些票。

    “爸爸你看,我们有票了,这是粮票和肉票,以后就能买很多好吃的,等票用完了我再去买,我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蓁蓁,这么多布票,可以给你做几身新衣服了。”

    “爸爸,给你也做一身,天冷了,给你做一套厚厚的,你穿了就不冷了。”

    “好孩子,爸爸就不用了,给你自己做就好了。”

    “爸爸要是不做新衣服,那蓁蓁也不做。”

    “那好那好,我们都做新衣服。对了,你到我们家的地窖去看过了吗?”

    “还没有呢,爸爸,地窖里到底有什么呀?”

    “快吃,等你吃完我带你下去看看。”

    李秉文拿上钥匙,领着李蓁蓁去了厨房,两个人合力把大水缸移开,露出底下的大青砖,这块大青砖跟旁边的地砖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李蓁蓁还很好奇地敲了敲,没有听见空心的响声,一般人还真想不到里面大有乾坤。

    “蓁蓁,你来把它打开,还记得我教过你的办法吗?”

    回忆父亲之前交代的方法,李蓁蓁很顺利地把这块砖头打开了,发现在这下面是一块看上去就很厚实的大钢板,上面有个钥匙孔,把钥匙插进去,果然一下子就拧开了。

    “爸爸,这块钢板好厚啊,居然比我的手指还要长。”

    “差不多,这可是你爷爷找洋行专门设计的,你看,这里是支点,利用了杠杆原理,就连你也可以很轻松把它打开,你来试一下。”

    揭开钢板,下面就是地窖了,筑有楼梯,看起来面积不小,黑乎乎的一片。李蓁蓁探头往里看,李秉文连忙拉住她。

    “蓁蓁,先不要下去,这个地窖封闭了十几年,不透气,我们等一会儿。”

    “爸爸,你后来没有再进去过吗?”

    “当初是我跟你爷爷一起封的,里面都是李家的家传之宝。你爷爷叮嘱我,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启地窖。想来,现在就是你爷爷所说的万不得已的时候吧。”

    “爸爸,我……”

    “蓁蓁,爸爸对你没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威胁到你的安全,你可以把它们都舍弃了,爸爸只要你平平安安就好。”

    “不,我不能……”

    “听我说完,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来看这些东西了,从现在起,我就把它们都交给你,以后它们就随你处置了。蓁蓁,爸爸只有这个心愿,你答不答应?”

    “呜呜呜……爸爸!”

    “傻女孩,你是我唯一的女儿,这本来就都是你的,别哭啊,快答应爸爸。”

    “爸爸,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它们的!”

    李蓁蓁已经决定要把李家的秘宝放进空间,空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只有放到里面才能万无一失。

    以前自己老想着不是原身,总不肯接受李秉文对女儿的爱护,现在看来是大大矫情了。一则自己已经是李蓁蓁,二则如果没有了李家父女,李家的秘宝还不知道便宜了谁,没有人能比李蓁蓁更有资格继承李家秘宝了。

    “蓁蓁,应该可以了,你去拿个煤油灯过来。”

    “好的……爸爸小心,我扶着你。”

    两人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地下到地窖里,这个地窖大概五、六平方米,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十几口大大小小的樟木箱子,箱子上都没有挂锁头。

    “蓁蓁,你上去打开看看。”

    李蓁蓁听话的打开最上面的小箱子,嗬,竟然是满满一箱子金条!拿起一根掂了掂,至少六两重!

    “这是民国时期的大黄鱼,旧秤十两重,按现在的重量计算大概是三百多克。”

    这种“大黄鱼”金条,前世李蓁蓁只在博物馆里看到过,从来没有上手摸过,忍不住拿起一根细瞧。

    “蓁蓁,这根金条上面有很多圈螺旋状的纹路,说明是天津宝恒炼制的,你看,商号在这里。还有这种,是民国的中-央造币厂独有的,你看这里,上面印着孙中山的头像,还有秦代钱币秦半两的图案。”

    李秉文很久没有这么兴奋了,大概是再次见到李家的秘宝,他难得的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李蓁蓁介绍起来。

    “你看这一面,盖着足赤的戳印,说明了它的成色。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上面都有编号和重量。”

    “爸爸,这里一共有多少根金条?”

    “呃……时间太久,我也记不清了,那两个小箱子里也装了金条,大概两百来根吧,不全是大黄鱼,还有些一两、三两、五两的。”

    “爸爸,我们数一下吧,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条呢。”

    父女两人把三个小箱子都打开了,把里面的金条都拿出来数。

    好家伙,只“大黄鱼”就有足足一百二十根!这是什么概念,按照现在的重量计算就是七十五斤!

    在后世,按金价计算少说也要七八百万了,更别提还要加上“大黄鱼”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是价格不菲。

    “蓁蓁,这种旧秤一两重的小金条,就叫做小黄鱼,你拿着灯照一照,是不是很形象生动?就像真的金鱼在游动一样。”

    “还真是,爸爸,原来我们家这么有钱。”

    “想当年我们李家也是京城里有名的家族,这些东西其实还不算什么,是为了躲避战乱,才匆忙间兑换的,还是我亲自去办的,要不是……咳!咳咳!咳咳咳咳……”

    “爸爸,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啊!”

    “咳咳!没事,可能这里面……咳……太闷了,咳咳咳……”

    “爸爸,我们快出去吧。”

    “咳……我出去就好,咳……你继续看……看完记得锁好,咳咳咳……”

    说完这些,李秉文摆了摆手,不让女儿搀扶他,佝偻着背走出了地窖。

    李蓁蓁不放心,连忙跟上去,把李秉文扶到床上躺着,又给他倒了热水,才在李秉文的催促下再次来到地窖里。

    虽然李蓁蓁的空间原本是个购物广场,里面的珠宝店也有金条,她也只在最初的时候兴奋一阵子,很快就被现实打击到了。

    毕竟在六十年代,你就算有再多的金条也没用,根本卖不出去,空间里的金条还不如粮食来得实在。

    但是现在看到这么多大小黄鱼,李蓁蓁那颗热爱古玩收藏的心又重新火热了起来。

    是啊,这个年代对于收藏者们来说就是春天,许多珍贵的古董还无人问津呢。

    古籍善本、名人字画沦落到造纸厂里打成纸浆;青铜、黄铜、鎏金铜铸造而成的精美器具,变成大炼-钢铁的原材料;而黄花梨、紫檀等贵重木材和家具,由于具有油性大、致密、耐烧的优点就成了投进高炉的燃料;金银工艺品回炉重造,变成急需的金银储备;瓷器玉器等珍贵古玩,为了获得外汇,可以批发出国,那可是批发!价格更是便宜得令人发指!

    京城作为六百年古都,现如今的老百姓家里还是有很多古董的,而且压根卖不上价钱。或者可以说,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古董根本就不值钱。

    不知过了多久,李蓁蓁才收慑住心神,把金条重新装回箱子里,刚打算把箱子搬开,结果一使劲,差点没累断了腰,这可真重,死沉死沉的,才发现自己真笨,直接收进空间不就好了么。

    于是把三个小箱子都收进空间,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干脆自己也进去了,确定箱子和黄金都好好地在里面摆着才出来。

    煤油灯的光线实在太暗了,李蓁蓁从空间里拿出几个远光手电筒,分别放在地窖里的各个角落,一瞬间亮如白昼。

    李蓁蓁看清楚了,现在地窖里还剩下十四个大箱子,叠成两层,把地窖里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李蓁蓁打开离得最近的大箱子,瞳孔一缩,被里面的东西惊呆了!

    突然,有人在水缸下找到一个地窖,他们大声喊着,异常兴奋,过了一会儿,他们抬着一个个大箱子从地窖里走出来了。

    李蓁蓁注意到,他们中的有些人衣服兜里鼓鼓的,不知道放了些什么。

    那个一直站在背后的人动了,他按住李蓁蓁的头往地上撞,又在她耳边大吼大叫,到底要说什么,李蓁蓁很想知道,突然,好像在无声的旷野里炸开一声惊雷:

    “打洗你!”

    李蓁蓁猛地睁开眼睛,天已经亮了,有清泠泠的光从窗户照进来,胡同里传来小童嬉闹的声音,“打洗你!”呵呵,还是个口齿不清的小童。

    一日之计在于晨,李蓁蓁决定早餐吃鸡汤面。

    从空间的美食城里拿出一罐热腾腾的鸡汤,汤色澄清纯净,仿佛白开水。

    把汤汁倒出来,点火,下了一把细细的挂面,火烧得很旺,面很快就煮好了,放一点盐,快出锅时撒上一把切得碎碎的小葱,分成两碗,给每一碗卧上荷包蛋。

    清的汤,绿的葱,黄的蛋,香气四溢。

    自从买了粮票之后,又有黑市做借口,李蓁蓁才敢把空间里的普通食材拿出来。

    当然,鸡肉在这里并不算普通,不过只要肯下功夫总能买到,况且只用了鸡汤,看不到鸡肉,还是容易忽悠过去的。再说了,李秉文也不可能去告发自己。

    李蓁蓁快步来到正房,招呼李秉文吃饭。

    鸡汤面做得特别好吃,闻着就令人食欲大开,吞下一筷子面条,爽滑q弹,再喝一口汤,浑身一颤,唇齿间弥漫着一股醇香,回味悠长。

    一口面、一口汤、时不时咬上一口鸡蛋,一碗面条就见底了。

    “蓁蓁啊,爸爸今天有点累,待会你去医院拿报告吧,你一个人可以吗?”

    “爸爸,你不一起去吗?如果需要治疗……”

    “不了,你去就行,早去早回。”

    洗完碗,李蓁蓁出门坐上公交车,车缓缓向前开,驶向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地标。

    她好奇地四处打量,这时候的京城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放眼望去都是低矮的平房。

    路也不宽,街上几乎没有私家车,倒是骑自行车的人挺多,大部分人穿着打补丁的棉衣,有蓝色的,有绿色的,款式似乎不分男女,清一色宽宽大大。

    到了医院,李蓁蓁直接到张主任的办公室外面等候,有个病人出来了,张主任就招手让她进去。

    “李秉文的家属是吧?进来。”

    “张主任,您好,我叫李蓁蓁,我爸爸的病情怎么样了?”

    张主任面露不忍,凝重地说:

    “嗯,你父亲的肺部长了恶性肿瘤,已经扩散到……已经到了第四阶段……目前……”

    张主任不停地说着话,但是李蓁蓁已经听不到了。

    一个叫做“癌”的字不停地在她的脑海里回响着,她一动不动,还没有反应过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