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book.com,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哥说, 幸好明子不是女强人型的。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跟纪承合作得这么好。两个都很强的人在一起, 谁都不服谁,是不可能合作好的。必须得有一个人向后退, 才能让另一个人发挥出来他最大的本事,而不是两个人都憋着,收着,最后一加一小于二。

    大哥说得挺对的,所以这么多年了,他从来不跟人合伙。因为他就是从来不会后退的人。

    生意定下了,虽说要过了年儿才开始忙, 但是要用到的人, 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早早的做准备。

    小文哥那边儿还好,工程量很小,他又是做老了的, 手一点儿都不生, 年前就跟老姐夫说好,明年不要去别的工地了,自家又有工程了。老姐夫在小文哥没有工程的时候,都是带着徒弟们出去找活儿的,他的信誉好,徒弟又多,在行内也是有名有姓儿的, 活儿特别的好接。但是别人的活儿,就是有一点不好,就是钱总是给的不及时。每一年的冬天,都得是老姐夫私人拿钱把徒弟们的工资给发了,让他们回去过年。然后自己再慢慢的跟包工头要钱。虽然黄了还不至于,但是钱真的不是那么好要的,他又好面子,人家说有困难,他就不好意思强要,一拖再拖的。

    所以,当然还是更愿意做自家的工程。关家的兄弟姐妹之间几十年了,从来没有过矛盾,不是他们都多么多么高尚。其实都是普通人,别人有的私心他们也都有。这些年,他们相处的“秘诀”就是亲兄弟明算账。工作上的事情,特别是钱上的事情,向来是有一码是一码的。

    像老姐夫,小文哥这么些年的工地,都是老姐夫做工头儿,每一年,工钱那是一分都不会少的,该多少就是多少。像大姐夫和二姐夫,当初说了不要工钱,因为又是楼又是省城里的门市的,不好意思再要钱了。但是实际上,每天都跟工人拿一样的工资,大哥也好,明子也好,不多给,但是也不会少给。

    工作之外,几十万的房子,说给就给了。但是工作上,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再比如,飞鸿的房子,小文哥一样是收钱的。几十万的房子都能送,十来万的房子送不了吗?并不是!不是送不起,是不能送而已。

    所以,自家有工程的时候,老姐夫当然更愿意在自家的工地干活儿,徒弟们也都乐意,关家的工地待遇好是有名儿的,不光工资能高上那么一点点,对工人,都是当家人处的,吃的喝的,从来都不吝啬,也从来不在工人跟前儿摆老板的谱儿,好多工人都多,跟着这样的老板,别说工资还多一点儿,就是少一点儿,图个顺心,也不去别人家。

    小文哥的事儿好办。

    大哥的事情,却是一个新的领域了,以前爷爷种了一辈子树,可那都是一棵一棵,攒了一辈子五六十年攒下的,这种大面积的,可没种过。还有人,那么大的地方,得有人看着吧?前不着村儿,后不着店儿的,最近的屯子还离着三四里地呢,没有个靠谱的人看着,绝对不行的。

    大哥开始联系了大嫂最小的弟弟,可是人家在家里养猪呢,这两年正是效益好的时候,来了,给人家多少钱啊?不好办。再加上,小舒儿姥姥前几年脑出血,好不容易救过来了,现在身体也不是太好,当儿子的不放心老人,要在家看着。

    后来,大哥左挑右选,最终选了老姨家。老姨这一辈子,前半生被婆婆压制,日子还不好过,总是挨饿,还没有娘家,明子娘一直不肯原谅她,连姐姐家都去不了,能投靠的人都没有。后来,终于被明子娘原谅了,有了依靠了,在大哥的帮衬下,日子也好过一点了。再后来,婆婆去了,头上的天也晴了。可是儿子又不孝顺,耗尽家财把他供出去,中专毕业之后,回到镇上开了个修理铺,给娶了媳妇,买了房子。只后,就算是没了儿子。

    十八家子十年九灾,根本没收成,没饿死就是命大。干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攒下,一点儿积蓄都没有。快五十岁的人了,外面还欠着债呢,身体还不好,糖尿病。

    大哥也是为了再拉老姨一把。才决定让他们老两口过来的。

    年前年后,趁着走亲戚的时候,就一直在安排这些事情。家里人好信儿,正月十六给明子爹过生日的时候,还特意开车去畜牧场那里看看,到底什么样儿。

    能什么样儿啊,就是一片大甸子,大冬天的,除了雪,什么都没有。特别的荒凉。

    离畜牧场最近的屯儿叫苏坨子,他们屯儿也是闹得最厉害的,前面几任老板都是他们屯儿的人给闹走的。屯儿里有两霸,一户姓关,一户姓王。姓关的跟明子家的这个关,硬是要扯的话,五百年前也算是一家。几兄弟都在一个屯儿,算是村霸了。姓王的一家,是老嫂的亲堂姐夫,就是当年在砖厂的时候,被老牛头儿强行提起来挤走大哥的那个内部厂长。家里三个儿子,一个个的如狼似虎的。也是屯里的一霸了。

    关家人乎乎拉拉,大张旗鼓的去看地,苏坨子的人才知道,地被大哥买去了,全傻了,都知道,这下子完了,他们那些招儿全都不好使了。原来他们打着的主意,只要谁都不敢买下这块地,最后政府只能免费给附近的屯子分了。这回如意算盘打不成了。

    王家跟关家都不是傻子,大哥在兴隆镇是个什么声势他们也有数儿。关家人一过去,两家都争着请吃饭,都不想得罪人。

    当年高官屯老屯得罪了关家的高章,后来过得多惨,兴隆镇里有点头脸的都是知道的。高章因为祸害过关家的庄稼,后来秋收的时候,多少年都整夜整夜的在地里给关家看着地不能回家,谁不知道!高官屯最后都待不下去,全家都搬走了也不是新闻了。

    这些年,关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有钱不说,下一代也都出息,考上好几个大学生了。人家是越过越好了,人都是欺弱怕硬的,这样的人家,真是得罪不起。

    开春天气回暖之后,大哥跟小哥就都开始忙。明子没什么事儿,孩子也不用她天天回家照看,几天不回去,都不带找她的。所以,明子在县城里待的时间就长了,回来照看着关家庄和马场。小文要大忙了,没空再分那么多心。包括超市,明子算是业内人士了,也得帮着看顾。

    大哥砖厂开工之前,就先顾着畜牧场那头儿,栽树之前,得先把房子盖起来,不然老姨老两口也没地方住。而且第一年,为了照看树苗,不光雇了老姨老两口,还雇了五六家呢,都是一家一家雇的。全都是四十岁往上,五十五岁往下的中年夫妻。这样的人,能干,还踏实。都得有地方住啊。

    大哥一次到位,把房子盖得特别好,五间大瓦房,后面还带着一整排的五间平房,既可以住人,也可以当仓库。西侧靠墙是几大章有棚没门窗的棚子,可以放牛马,也可以停车,非常宽敞。另外的三面,都是两米高的围墙,大门开在北面,五米宽的大门,门前还特意从外地花大价钱雕了两个石狮子回来镇宅。

    小文哥工地还在拆旧房子打地基的时候,老姐夫先带着人,到畜牧场把大哥那边儿的房子给盖起来了。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好在农村的房子的房子,不用做多好的装修,房子盖起来了,门窗都装好了,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家里人自己就能收拾了。雇的几家都已经到位了,在还没有开始栽树之前,就先干杂活儿了。

    现在社会,没有电不行啊,可是先不着村儿后不着店儿的,人政府可不会特意给你一家安电,只能自费了。自己买的电线杆,自己买的电线,从苏坨子扯了电回来,还得自己安变压器。

    路也没有,都是土路,这个只能先将就了,顾不过来了。房子盖好就四月末了,得要开始种树了。

    大哥考察了很多地方,还跟他在林业局工作的同学咨询了好多,最终决定栽银中杨,也叫快杨,长的快,成材也快。买树种得去内蒙呢,五六千里地,小文哥自己工地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大姐夫也在砖厂主持大局,没人能帮上忙,大哥就自己带着小陈开车去买树种,一开就是几天几夜。就算两个人换着开,也是够辛苦的了。毕竟四十多岁的人了,不年轻了。

    三百多亩的树呢,一直忙活到六月,才全部都种完。政府只要求两百亩的林地,大哥一想,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弄庄稼了,就全都给种上树了。

    树都种完了,有那么些人看着就行了,大哥终于不是每天再待在林场看着了。终于能回头儿关心关心被忽略了好久的砖厂,这段时间,一直就是大姐夫管生产,三姨家的老三管着半成品,大嫂管杂务和后勤。运行的还挺好的。虽然大哥每天用电话遥控,时不时的也会到厂里看一眼,但是主要精力确实没放在砖厂是事实,能转行成这样,保证了小文哥工地的用砖量,确实不容易了。

    小文哥工地的进度也很快,都是二层的门市,对街的两侧,一共不到五十户,雇的人多,不到两个月也就完成了。安上门窗,里面正常安上水暖电,墙都直接是水泥的就可以了。都是开店,有特别的需求,人家自己就装修了。

    大嫂很有投资眼光。房子盖好了,小文哥要结账的时候,大嫂没要钱,把砖钱都折成了房子,一个门市用不了,两个还不够。大嫂也特别果断,从家里拿钱补的差价。唯一的特权就是,位置可是随她选。大嫂挑了大门口紧挨着的两家。

    市场还没有完全建好的时候,门市就开始对外招租了。这么好的地段,收租子都可以收一辈子了,小文哥不可能把房子卖掉的,所以,其实大嫂拿到两个门市,还是拿了很大的特权的。

    等到房子都盖好的时候,都租出去一半了。这边刚交了房子,那边儿动作快的,一周之后,批发门市就开业了。

    比门市开业更早的,是市场大院里面的露天小摊子,因为政府的统一规划,外面不让摆摊了,想卖东西只能到大市场里面。小文哥为了拉人气,那种卖点儿自家园子菜的小商小贩,一天就收两块钱,其实跟免费也差不多了,就是象征性的。就是那些大的批发商贩,刚开始,也没收多少钱,一天二十。就是大场地,不用水不用电的,白收二十块钱,可以了。

    大嫂订下的两家门市也都租出去了,一家是做调料批发的,干了挺多年了,熟门熟路,签了合同,就不用管了。另一家,就麻烦一点,是两个年轻人,刚二十出头儿,小两口儿。刚从农村上来,手里也没什么钱,就一直求大嫂,租金给便宜点,大嫂看小两口确实挺困难,孩子又有上进门,就同意了,一年少收了五千块钱的租金不说,还让他们每三个月一交房租。别人家可都是一年一交的。

    不只是这样,他们做食品批发的,大嫂还跟他们介绍客户,把兴隆镇开小超市的人家都介绍到他们这里来进货。

    小两口对大嫂是感恩戴德了。

    也是他们运气好,刚好就遇到大嫂了。

    忙过了上半年,下半年,又都稳定下来了。人确实不能总这么忙,精神崩得太紧了,对身体也不好。

    纪承也忙,同时开了两个大盘,还有一个商场在建。但是他的忙跟小文哥的忙还不一样,小文哥是小打小闹,一直是亲力亲为,也不出县城。小富既安。纪承不是,他的野心更大。当然,公司也大,员工也足够的多,用不着他像小文哥一样亲力亲为,大老板跟小老板的工作方法是不一样的。人家现在每天就是各种开会开会开会,出差出差出差。要么就是应酬应酬应酬。完全是一个商界精英的标准生活模式。

    明子是一点儿都不羡慕,他这种所有的成就感都建立在公司业绩的增长上的生活方式太可怕了。享受生活,才是她的生命意义所在。

    顾辰希同学和顾琳熙同学秋季开学就是初中生了,可心儿死活不想跟她哥哥一个班,说是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不自由。人家自己就找年级主任调了班,说了,不给调班就转学。

    成绩好的孩子到哪都有特权。只要不影响成绩,调班什么的都不算事儿。年级主任跟她讲条件,只要第一次月考,她能进年级前三名,马上给她调班,想去哪个班去哪个班。

    非常难得的,月考的时候,顾琳熙同学居然没有提前交卷,还知道复查答案了。所以,一点儿都不意外的,她跟小龙儿并列了第一名。目的达到了,小龙儿在一班,她调到了离一班最远的走廊另一头的十五班。

    可心儿考了第一名,明子更生气了。这说明啥,说明她明明有能力考第一,之前就是不认真。哪个当家长的摊上这样儿的不生气啊。那第一跟第三第五能一样吗?差一分儿,将来考大学,可能就差好多的。

    明子还怕一个问题就是早恋。

    其实早恋这个事儿吧,也没啥。谁还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